岗位学雷锋标兵丨卞华伟:以医者仁心,筑就群众健康路

发布人:党委宣传科 发布日期:2025-03-05

? ?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竞彩网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在2025年“3·5”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命名了第十一批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山三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拓展办公室主任卞华伟获评“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

? ? ? ?今天是“3·5”学雷锋纪念日,让我们走近这位岗位学雷锋标兵的“初心”与“始终”,一起感受卞华伟的山海情。

?

image-20250306170533-1

卞华伟

? ? ? ?中国竞彩网临床营养科主任、拓展办公室主任。

? ? ? ?作为医疗援助的积极推动者,他组建团队深入帮扶,成功为边疆群众打造了“带不走的医疗队” ,连续4年荣获医院年度社会服务贡献表彰;作为国家巡回医疗专家,卞华伟深入偏远边疆,为同胞送医赠药,深受当地政府与民众认可,屡获优秀国家医疗队领队、队长等称号;15载自费资助云南山区学龄儿童营养改善,善举荣获广东省2023年第二季度“广东好人”殊荣。

?

山区孩子心底的“卞叔叔”:自掏腰包15年,让孩子们吃上营养餐

? ? ? ?2009年,受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委托,卞华伟作为营养专家赴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山区进行婴幼儿、儿童膳食调查及营养评价。他揪心地发现,因高寒山区农业种植艰难,当地孩童们的饮食近乎一日三餐顿顿土豆。“不见肉星,营养能跟得上吗?”心酸不已的卞华伟,当即花1000多元买了一头猪送到学校宰杀烹饪,师生们久违地开了一次“大荤”。

? ? ? ?卞华伟决心要干点实事。次年,在走遍了玉龙县各个村镇小学后,他计划先从一所学校试点开展“学龄儿童营养改善”项目,随后再逐渐扩大范围。2010年,太安乡汝南完小成为第一个受资助的学校。那时,寄宿在校的汝南完小学生只有周二、四中午能吃上两三片鲜肉类食物。

? ? ? ?2011年2月,卞华伟与纳西族自治县教育局正式签订了一份“私人”帮扶协议:卞华伟出资供给学校购买10个月的鲜肉,让学校食堂能在每周一、三、五中午让学生每餐吃到不少于3两的鲜肉。“加上原本周二、四的肉类供给,也算是能天天吃上肉了。”满心期待的卞华伟,还亲自联系了猪肉摊档主、买好了大冰柜。

? ? ? ?不料,协议才实施了三个月,就出现了“问题”:周二周四的肉“不见了”!真相往往令人心酸:这群懂事的孩子为了给家里省钱或省下可以置换食堂饭菜的腊肉及柴火,便舍不得享受这种天天有肉吃的“待遇”……

image-20250306170556-2

卞华伟与当地教育局签订协议

?

? ? ? ?转机很快到来——国家宣布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玉龙县内学生每天可获得3元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午餐补助(2021年秋季学期起已提高至5元标准)。这场“及时雨”让卞华伟开启了2.0版“私人”帮扶:资助金额改为每生每天2-3元,让学生们不再付费吃饭,同时根据卞华伟的专业意见编排营养食谱。

? ? ? ?营养改善到底有没有效果,数据是检验的金标准!实施项目仅一年,以汝南完小体检数据为例,学生发育迟缓率由28.1%降至14.4%,轻度贫血发生率由63.3%降为51.1%,消瘦的学生由11人减少至0人。此后几年,受资助的学生基本再未发现营养不良。原来瘦瘦小小、羞涩怕生的孩子,现在肉眼可见个子高了,小脸圆润了,甚至还会主动上前搭话。“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是有个精气神,这才是生存下去或者改变人生的基础。”卞华伟说。

image-20250306170608-3

卞华伟与当地孩子们一起

?

? ? ? ?因为感受到卞华伟的善意,身边跟随而来资助的亲朋好友也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有十几个人。队伍力量增加后,他们开始关心孩子们的其他需求:为多所小学捐赠了共416平米的蔬菜大棚,让孩子们吃到更多绿色蔬菜的同时,还拥有了能动手的“劳动课堂”;专门为女孩子购买内裤,每人10条,保证他们在校的五天中可以有干净的内裤更换,以解决因缺水而无法及时洗澡的问题……一年两次的定期相见就这样成为了卞叔叔与孩子们默契的约定。

image-20250306170621-4

卞华伟为孩子们购买冲锋衣御寒

?

? ? ? ?截至2024年底,卞华伟的爱心援助项目受助学生超过5500人次,金额近450万元。一位已成为医生的受资助女学生在2023年“广东好人”颁奖现场深情回忆道:“穿上卞叔叔买来的冲锋衣,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

?

医疗队眼中的“卞领队”:让优质医疗资源在边远地区落地生根

? ? ? ?作为医院拓展办公室负责人,卞华伟全权负责医院对口支援和专科联盟等管理工作。每确定一个帮扶地,卞华伟总是想方设法深入了解当地多发病和常见病等疾病信息,甚至成为了受援助地卫健局、基层医疗机构、医保局和疾控中心的常客。

? ? ? ?掌握“基本数据”后,卞华伟剩余的工作时间便几乎安排在了乡镇义诊中,甚至几次深入到了游牧民族所在地,只为获得更扎实的“一手数据”。“医疗资源短缺,更要系统梳理当地高发疾病谱和亟待解决的医疗难题,才能更好解决当地的医疗痛点。”卞华伟说。

image-20250306170636-5

2024年3月,卞华伟带领中山三院第六批援藏医疗队赴西藏察雅县开展新一轮的对口帮扶工作

?

? ? ? ?察雅县人民医院儿科的建科与蓬勃发展,正是卞华伟与一批批援助队员倾注心血、辛勤耕耘结出的帮扶硕果。此前,由于缺乏相关学科人员和医疗设备,儿科患者只能在内科病房接受住院治疗,如碰到危重患儿,只得转至昌都市人民医院治疗,仅坐车就需花上三四个小时,如是察雅县下辖乡镇地区,患儿及家属在医院间的来回辗转甚至要花上几天时间。此外,当地产前保健意识薄弱,绝大多数孕妇生育前未做过规范的产前检查,大大增加了围分娩期评估胎儿宫内状态与预测新生儿状况的难度。儿科的建立迫在眉睫!

? ? ? ?锚定目标,卞华伟开始着手妇产科、儿科及超声科等专家的接续外派安排。2020年,中山三院首次在“组团式援藏”队伍中派出两位专家联合帮扶。此后的三年中,外派专家们通过“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培养模式,携手当地医护成功救治出生体重1.57kg“巴掌宝宝”新生儿,还完成了首例新生儿部分换血治疗等急危重症患儿的诊治。2023年,察雅县人民医院儿科正式成立,独立的儿科病区正式投入使用。开科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当地儿科人便已成功救治急危重症患儿20例,真正近距离解决了藏区儿童“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都是系统考虑才决定的派驻哪些专家,因为帮扶是个连贯的过程,这样才能精准持久‘造血’!”卞华伟说。

image-20250306170651-6

在中山三院援藏医疗队的援助下,2023年3月,察雅县人民医院儿科正式成立

?

? ? ? ?作为帮扶队的“大家长”,卞华伟还总是事无巨细协助安排后勤保障。小到医疗队带药清单,细到快递进藏费用、当地买菜攻略,全到蜡烛、应急灯等的购入,他都一一详细记录。一些边远高寒地区,卞华伟会直至队员适应后才安心返回。“拓展办公室作为医院和队员们的‘桥梁’,把工作做细,大家才能安心服务藏区群众。”

? ? ? ?2019年至今,卞华伟已连续6年将6批共40名专家送至海拔3000多米的西藏察雅县人民医院;将5批共39名专家送至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入藏进疆高达30余次。仅2023-2024年,就召开对口支援座谈会50余次,柔性帮扶指导工作合计536人次。在他和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当地“首例”不断涌现,受援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等水平得到提高。在西藏察雅,“中病不出县”成为现实,近几年患者上转率均小于5%,真正为当地留下了“带不走的医疗队”,多名队员也荣获市县优秀援疆援藏先进个人。

?

群众口中的“卞医生”:深入边疆乡镇,用脚步丈量医者初心

? ? ? ?自2020年起,卞华伟开始担任国家医疗队巡回队长和领队。五年间,他带领队员们深入新疆、西藏20多个县乡镇,所到之处大多偏远,来回就得五六个小时,部分海拔甚至超过了4000米。尽管身体遭受了远超过想象的挑战,但这却不是送医送药路上最大的阻碍,当地民众健康素养的缺失更让卞华伟感到棘手。

image-20250306170710-7

2024年8月,卞华伟再次带领中山三院国家医疗队抵达西藏

?

? ? ? ?由于语言障碍和信仰差异,卞华伟意识到传统健康宣教方式在西藏察雅可能难以奏效。如何让当地民众意识到身体不适可能是疾病的信号,并主动寻求医疗帮助?如果都不来医院,又怎能及时发现他们的健康问题?正为此困扰时,察雅县一项免费健康体检政策让他豁然开朗。“既然他们不来,我们就主动上门!一定要把党和国家的关怀送到边疆群众中去!”

image-20250306170725-8

卞华伟为察雅县人民医院全院医护人员作培训

?

? ? ? ?在得到县医院的支持后,卞华伟立即行动起来。他组织医疗队,配上移动胸透车、B超机和检验设备,驱车深入各个乡镇。起初,村民们都不愿意接受,但在基层卫生室工作人员的耐心沟通和引导下,渐渐有村民主动走进体检点。“‘敲门体检’不仅能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帮助群众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也方便当地医生进行群众健康档案的维护。”卞华伟解释道,“只有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他们才会知道什么情况是生病,最后主动来找医生看病!”主动出击的效果在一位藏民身上得到了验证。这位从未“下过山”的大叔在得知国家巡回医疗队再次来援助之时,又一次出现在了卞华伟的面前。

? ? ? ?“医德至上,博积精勤”这是卞华伟所在的中国竞彩网的院训,也是他30多年来做人做事的准则。他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用奉献书写了新时代医疗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

雷锋精神永远不过时

雷锋没有走远

雷锋就在身边

向身边助人为乐的“雷锋”致敬!

?